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科技
《安徽白山羊》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浏览:1963  日期:2020-04-03 10:49:47

一、一般情况

(一)、品种名称:安徽白山羊(黄淮山羊)。

经济类型:经济类型主要为肉皮兼用型。

(二)、中心产区及分布:中心产区阜阳和宿州占饲养量的60%左右。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亳州、宿县、淮北、滁、六安以及合肥、蚌埠、淮南等市郊。安徽白山羊产区先后引进萨能山羊、马头羊、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肉用性能和母羊泌乳性能等生产性能有所提高,但繁殖力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性成熟晚、乏情率高、单羔率增加),板皮品质下降(撕裂、断裂伸张率和皮厚均匀度等下降,毛色杂乱),主要产品——肉在产区和周边地区的认知度下降等。安徽白山羊在产区目前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由于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羊群存在近交现象,加快了群体品质退化。安徽白山羊主产区为我国牛羊肉优势产区之一。近些年,特别是波尔山羊开始引进我国之后,安徽白山羊纯种个体的数量不断减少,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安徽白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进一步合理开发利。

(三)、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

1、地貌与海拔:产区属黄淮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西部和南部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米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80米之间;东部滨海一带,海拔仅23米。平原中多低洼区,湖泊众多,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这一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3°至35.5°之间,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加上这里又地处平原,灌溉条件便利,因而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2、气象因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3~16年平均降水量741~10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10~240,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

3、水源和土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质属沙质土壤和黄棕,质地优良

4、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率可高达85%

5、农作物、饲料作物种类及生产情况: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杂粮及棉花为主,次为大豆和花生等为中国重要农业区。

(四)品种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对不同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皮板质量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强的特点,适合放牧和舍饲。

二、品种来源与发展

(一)、品种来源:明弘治(公元1488~1506)年间《安徽宿州志》、正德(公元1506~1522)年间的《颍州志》中均有饲养山羊的记载;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间的《安徽亳州志》中对其毛皮作了评价:“猾子皮毛直色白、之细小,贵口货不及也”。我国黄淮海平原南部农民素有养羊习惯,产区又有草场及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经过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形成了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和板皮质量优的优良品种

(二)、群体数量与规模:

1)母羊数量:157.3028万只。

2)公羊数量:56.5875万只。

3)育成羊及哺乳羔羊公、母数:817.72万只。

4)基础公、母羊占全群比例:36.6% 

(三)选育情况

近些年来,由于先后引了进萨能山羊、马头羊、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等国内外品种改良安徽白山羊,在提高羔羊初生重、母羊泌乳性能、产肉性能等方面,收到一定效果,安徽白山羊产区品种混杂,纯种安徽白山羊个体在羊群中的比例不断降低。

(四)现有品种标准

根据体尺体重分为三级,分级标准按下表规定。

安徽白山羊等级标准表

 

 

周      岁

成      年

体重

公斤

体高厘米

体长

厘米

胸围

厘米

体重

公斤

体高厘米

体长

厘米

胸围

厘米

 

30

63

66

74

35

68

70

85

25

60

62

67

30

64

66

78

20

57

58

60

24

60

61

70

 

19

53

56

65

24

56

60

70

17

50

53

62

22

53

57

67

15

47

50

59

20

50

54

64

安徽省农牧渔业厅提出,安徽省标准计量局19871228发布,《安徽省标准》安徽省地方家畜家禽蜜蜂品种(皖D/XM011987),安徽白山羊(皖D/XM010587)标准。

(五)、近15~20年消长形势:

1、数量规模变化

数量规模变化: 19881996 年该品种存栏逐渐增加, 阜阳市全市安徽白山羊从186.1 万只增加到301.6 万只。1997年山羊饲养量达513万只[1]。由于1995 年引进萨能奶山羊、1998 年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 杂改率逐渐提高, 本品种逐渐减少, 2005年阜阳市全市安徽白山羊存栏214.31 万只,安徽白山羊仅有64.2[2]

2、品质变化大观

近几年来,由于山羊养殖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安徽白山羊的品质变化不大,但通过杂交改良的山羊,品质有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1) 杂交能提高安徽白山羊的生长发育速度。(2) 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均能提高安徽白山羊的产肉性能( P < 0101 , P < 0105) ,但肉质有下降的趋势。(3) 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能够增大安徽白山羊板皮面积( P < 0101 , P < 0105) ,减小毛纤维密度,二元杂交使板皮的均匀度提高[3]

3、濒危程度

三、体型外貌

1、被毛颜色、长短及肤色:全身白色,毛短有丝光,绒毛很少。

2、外貌描述:

1)体型特征:安徽白山羊结构匀称,骨胳较细。

2)头部特征:头长清秀,眼大,耳长而立,鼻梁平直,面部微凹,下颌有髯。分有角和无角两个类型,有角者,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细小,向上向后伸展呈镰刀状;无角者,仅有0.51.5厘米的角基。耳大小适中,向前平伸。

3)颈部特征:安徽白山羊部锲形,中等长公羊颈粗,母羊清秀没有皱褶,无肉垂。

4)躯干特征:胸深大,前驱发达,有雄姿,肋骨拱张良好,肋骨呈圆筒状,背腰平直,体躯呈桶形,尻微斜

5)四肢特征:种公羊体格高大,四肢强壮,长短适中。母羊乳房发育良好、呈半圆形。蹄质白色坚硬。

6)尾部特征:锥形,短小。

7)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公羊骨骼粗壮结实,母羊骨骼较细,肌肉发育适中。

四、体尺和体重

1、周岁公羊体尺和体重

安徽白山羊周岁体尺、体重表

体高cm 65.30±3.39

体斜长cm 

72.60±3.46

胸围cm

77±3.89

尾长cm

尾宽cm

体重KG

26.5±6.48

注:测定时间:20074月。测定地点:安徽省阜阳市文集镇。测定数量:35只。

2、成年母羊体尺和体重

体高cm

63.30±3.36

体斜长cm 

67.60±3.68

胸围cm

74±3.93

尾长cm

尾宽cm

体重kg 

26.5±6.48

注:测定时间:20074月。测定地点:安徽省阜阳市文集镇。测定数量:45只。

五、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

112月龄公、母羊宰前空腹体重16.66±2.45㎏、16±1.48㎏。

212月龄公、母羊胴体重8.9±2.44㎏、7.5±1.56㎏。

3)屠宰率:12月龄公、母羊为51.11±2.56%47.6±2.62%

4)净肉率:12月龄公、母羊为34.31±2.46%33.5±2.32%

5)肌肉厚度:

6)肉骨比:12月龄公、母羊为(2.10±0.96):1、(2.7±0.46):1

7)眼肌面积:12月龄公、母羊为6.4±0.96 cm26.01±0.43 cm2

8)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0. 5±0.96%、干物质31.0±1.98%、蛋白质22.5±2.15%、脂肪5.0±0.89%、灰分2.05±0.87%及热量6250±100焦耳/

六、繁殖性能

1、性成熟年龄:安徽白山羊5月龄即可性成熟。

2、公、母羊初配年龄,一般利用年限:公羊初配年龄为10月龄,母羊初配年龄6~8月龄。一般公、母羊的利用年限为6年。

3、配种方式:本交,一个配种季节每只公羊配20只左右母羊。

4、发情季节:四季发情,以春、秋季为发情旺季。

5、发情周期:16~22天,平均为21天。

6、怀孕期:平均为150天。

7、产羔率:平均为239%

8、羔羊出生重:公2.6㎏、母2.4㎏。

9、羔羊断奶体重:断奶日龄为60天,公羔7.9㎏、母羔7.6㎏。

10、哺乳日增重:公羔95g、母羔86g

11、羔羊成活数(断奶后):1.5个。

12、羔羊成活率:95%

13、羔羊死亡率:5%

14、公畜不用于人工授精。

15、公畜精液品质:排精量为0.8~2.0ml、密度为20~25亿/毫升、活力为0.8

16、精液不进行冷冻。

七、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

1)成年羊:当地主要是放牧加舍饲、拴牧。

2)羔羊:随母放牧,补饲精料。

2、舍饲期补饲情况:采用精料+秸秆+干草的方式,精料主要是麸皮、豆饼、玉米等。秸秆主要是大豆秸、花生秸、山芋秧、各种树木的叶子及部分青干草。

3、安徽白山羊性情温驯,易饲养管理,老人和妇女就可管理。

八、品种保护与利用现状

九、对品种的评估

安徽白山羊为肉皮兼用品种,其肉质细嫩、膻味小,板质质量优良,性成熟早、四季发情、产羔率高,耐粗饲、适合于农区圈养和拴牧、抗病力强等优点,是良好的“优质”羊肉生产和板皮生产的优良品种,同时也是开展杂种优势利用或开展肉用山羊配套系选育的良好母本。今后应加强品种的保护和本品种选育工作,同时应科学、合理地对其开展综合开发利用。

十、附录

[1] 依托交通大枢纽着力开发大农业——关于阜阳市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思考 栏目:文论,《阜阳年鉴》1997年)

[2] 概况,栏目:畜牧业,《阜阳年鉴》2005年)

[3] 安徽白山羊杂交效应——畜牧兽医学报,2003 ,34 (6) ,5362541

 

[4] 

关闭此页